赵普:安全感先于幸福感
文/陈敏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赵普少时就开始颠沛流浪,从安徽黄山到池州,转合肥,客居北京,始终在走。他从小就爱挑战个高体壮的男生,对方在沙地上压扁他,问:“认输不认输?”一边把他的光胳膊在沙地上磨来磨去,他疼得龇牙咧嘴,就是不认输。就这么长大——要么认输,要么变得强大。
16岁时,赵普参军,在一次晚会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引起领导关注,被调到团处广播室,从此对播音情有独钟。
19岁退伍后,赵普在安徽体育馆人事科待了4年,为老干部服务。“有两年都在迎来送往。老干部走了,我要慰问家属,联系殡仪馆,买送花圈。”常常从殡仪馆出来,他立刻跳上公车,然后健步跑进安徽省气象台播报室,用力打开门,一脚踏入,那是他的第二个家。他别无其他求生的路,只能依靠那份淡定的工作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心灵追求。
23岁,他没有接到续岗通知。竟然下岗了!
是因为直言不讳的工作方式,或是阳春白雪的艺术理想?父亲也在同年病逝。在那些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让自己站起来继续前行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是来自于深深内心的一种信念——安全感先于幸福感。
“爸被人叫了一辈子‘老赵’,没有等到别人改口叫‘赵老’就走了。”从此独自行走在艰危岁月里。摆过地摊、卖过玩具、扒过火车、住过地下室……“我是搬家高手,不仅速度奇快,而且每次搬动都是为了一个新的开始。”
Zhao 普曾写过日记以示心迹:“孩提时候,我爸为生活奔波,我们渐渐团圆,此时我年轻气盛,但未及成熟。我知道父母守道而不能达变,这让我感到自惭形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理解他们,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对我的爱与期望。”
1995年,他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干部专修班。他揣着仅有的8000元来到了北京,并凭借主持经验和实力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
尽管25岁的大专生有点老,但他还是凭借主持经验和实力,被调到了台里的地下室。那是一个狭窄的地方,上下铺8个人抽烟喝酒打呼噜,但真正不可忍受的是没有机会上镜,每天对着本子和话筒抑扬顿挫地配音。他熬着,没有机会,就去看别的人怎么做,有时候心里很苦闷的时候,他能一夜抽完一包阿诗玛。别人都睡了,只有他的烟头一明一暗,一直到抽醉倒地。
那一年春节他没有回老家,当机会来了,他担任一个小节目的主持。当年的6月20日,在山西临汾吉县壶口瀑布旁边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那是一名农民青年朱朝辉骑摩托飞越黄河壶口瀑布创造历史。当时共五位主持人,其中包括当时最年轻的一个名字——赵普。那次直播,让世界看到了一幅画面,那是一幅充满激情与勇气的大型报道画面,而那个名字,也许就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一束光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