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一个在半导体界屡败屡战的“偏执狂”

文/清如

【人物名片】王东升,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中,京东方一直被批评为“烧钱机器”,但王东升似乎并不介意,他不断努力,最终成为全球面板市场的领导者,让所有质疑的声音都归于沉默。

让电子管厂转亏为盈

毕业于杭州电子工学院后,王东升进入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该企业连续7年亏损,每年亏损几千万元,职工医药费无法报销。

1992年,当王东升接手这家“烂摊子”时,他说:“我不能在企业生死关头撒手不管。”改制企业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当时,该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没有银行愿意放贷,也没有人愿意投资,因此改制非常艰难。

走投无路之下,王东升决定向员工募集资金。他以最高额度出资5000元,最终2600多名员工凑齐了650万资金,这使得北京电子管厂顺利改制成为了京东方前身——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改变公司产品老旧、技术落后的状况,王東昇实施了“人才、技术”双重战略。他与日本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发展与日本技术企业的业务合作,从中获得最新产品。此外,他还成立了内部研究小组,以跟踪产业方向来确定企业发展路线。

正确的战略导致公司逐渐复苏,在1997年实现盈利达到了5000万元。同一年,该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京東晟B:200725)。

进入液晶显示领域

随着彩色显像管行业快速发展,预测到液晶显示技术将取代显像管技术,因此决定进入液晶领域,并自主研发液晶显示技术。这一过程极其困难,因为当时这个领域已经由美国发明,被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和应用了30多年以上。然而,在他的坚持下,一次机会出现了——韩国现代集团由于过度扩张而需要出售其液晶业务。在他的决策下,即便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他依然坚信通过收购海外企业的技术、市场以及人才,可以迅速地切入高端领域。他最终以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 京東晟 在液晶显示器竞争力,使得他们创造出111.8亿美元销售收入记录。

然而,由于行业环境特殊的情况下,他陷入了一场持续十余年的“烧钱战争”。

终成全球面板之冠

尽管经历了一段艰苦岁月,如2005至2006年的连续亏损33亿元,但他并未放弃,而是继续加码研发与产业布局。在2017年,“偏执狂”终于迎来了胜利时刻,当时根据权威咨询机构IHS发布的数据表明,他们的大尺寸及中小尺寸LCD面板出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位。尽管追梦之旅仍未结束,但这一点已足以证明他的毅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