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克雷格·卡尔菲:社会之光,迎着阳光行驶的竹子

文/张达明

我非常喜欢自行车,上高中时,就利用假期做兼职邮递员,每天骑车穿街过巷。进入布鲁克林的普拉特学院后,当同学们都在谈论汽车时,我依然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1989年大学毕业后,我拿着借来的一万美元,在旧金山创办了“碳车架”自行车制造公司。当年便造出了第一辆轻便碳纤维自行车,然后在职业赛车手免费试骑后,作了进一步改进。随后我参加了国际自行车博览会,吸引了大批订单。环法自行車賽冠军格雷格·莱蒙德一次就买了18辆。我从中捕捉到了商机,在与莱蒙德沟通后,将轻便碳纤维自行車命名为“莱蒙德”牌。

莱蒙德在1991年的环法自 行車賽中多次夺得领骑衫,让“莱蒙德”牌自 行車聲名遠揚。CNN、美聯社等都對此作了報導。我也因此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虽然生意如日中天,但“碳車架”自 行車昂貴的價格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我如何才能降低成本,造出大家都能接受的“低碳 自 行 車”成為首先要解決的问题。

1995年的一天,我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宠物犬「盧娜」在玩一截竹子。在我看來,“盧娜”咬斷那截竹子輕而易舉。但一個小時後,我發現任凭「盧娜」再怎麼用力,也只是在竹子上留了一些不明顯的牙印。

我沒有想到,竹子竟會如此堅硬!為什麼不用竹子製造 自 行 車呢?我將想法告訴了機械師,他們卻疑惑重重:“竹子的韌性能否與 碳 纖維相比?”我鼓勵他們說:“如果成功,我們的成本將大大降低。”

為防止竹子的裂紋形成,我對其進行熱處理。在接合處使用 碳 纖維或麻纖維固定,以保持自然外形。而傳動系統則使用碳纖維,而表面則涂上桐油密封層。

經過一年多反覆試驗,我終於在1997年製造出了第一輛全由竹材制成 的 自 行 車。那輛車僅重1.5公斤,比 “碳 车 架”的強度更佳,更適合長途騎乘,並且修理和保養簡單得多!

一個電影導演聽聞這款新型態 的 自 行 車後,便想要買幾輛作為道具,但又擔心不安全。他找來三位體重約180磅的大漢同時坐上該款 自 行 車,只見他們毫髮未損,而其他部件因壓力爆炸毀壞。這場實驗證明我的設計堪稱奇蹟!

2007年,一個巧妙的事業轉折點到來。我取得肯尼亞、加納和烏干達等非洲國家開發制造權,這是我的另一個夢想——將可持續創新的科技帶給世界最需要它的地方。此刻,這些國家的人們正在以50美元購買每輛所謂的“地球之翼”,即完全由本地材料製作的手工藝品自動化版式木質獨輪巴士,它們既環保又耐用的,是當地農民運送農產品至市場銷售不可或缺的一種交通工具。一時間,這種木質獨輪巴士已經成了非洲鄉村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不僅改善了居民生活,也創造了一批專業司機和整備人員工作機會,使當地經濟增長並提供就業機會。

隨著時間推移,那些曾經懷抱希望但被忽略的小鎮現在正逐漸繁榮起來,其中許多故事都是從這樣一根根清潔、強固、環保以及可愛的小小樹枝開始寫下,它們是在陽光下緩緩前進,用它們自己尋找道路,用它們自己的力量去創建未來,而我們只是一群追隨者,只是記錄下這段歷史旅程的一頁頁篇章之一。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激勵人心的人物故事或者探索更多社會發展案例,可以訪問http://www.li96.com/lizh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