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这句话既可以被用来赞美,也可以被用来批评。尤其是在人们评价新浪CEO曹国伟时,这句话的含义就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曹国伟,在新浪工作了12年,一手缔造起“中国第一门户网站”。他不仅爱破旧立新,而且总是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在2011年,新浪市值接近500亿美元的时候,他也面临着各种争议,如“内容缺乏监管”、“公司变成了个人所有”等。然而,在近年来的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的情况下,曹国伟第一次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以澄清这些争议。
时间如流水,不留痕迹,而关于曹国伟前46年的描述,只能从几个关键点概括:1965年11月10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系、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财会系,曾先后供职于上海电视台和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中国互联网的大人物曾经是一个留着长发、穿衣不着调、不断旷课的“叛逆分子”。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兴起之际,有“中国IT之父”美誉的四通集团老总段永基决定让他最得意的门生王志东把自己刚刚收购来的华渊网改成一家可以和搜狐抗衡的门户网站。这时候,曹国威正打算离开普华永道,他打电话给时任新浪首席运营官茅道临:“我想换个工作,现在硅谷有两家大企业找我,你说我该去哪?”茅道临斩钉截铁地说:“你来新浪吧!”考虑了两天,曹国威走进了新浪在美国的一家仓库,从财务副总裁一直干到首席执行官。
经过12年的努力,曹国威确实创造了新的辉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件事:
第一,是统一股权。他带领管理层通过增发股本等形式,最终实现控股权,使新浪真正成为了一家属于员工们自己的公司。
第二,是持续增收。他不仅通过并购短信服务商广州讯龙等业务收入暴增,还撤换广告部门大部分员工,并组建自己的团队,大举进军无线广告业务,将广告收入赶超竞争对手。
第三,是创造新的产品。他推出了博客和微博,这两个产品虽然遭到了外界质疑,但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每天发送量超过2500万条。
当然,这些成绩背后,也伴随着各种负面的新闻,比如未经筛选地传递社会话题,以及股价的大幅波动。不过,无论如何,都欢迎政府监管,因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而对于外界质疑他的个人化影响到公司业务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不会太在意,因为有固定的管理团队负责这一切。
2006年之后,由于他担任CEO之后,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规划,每一次规划都是踏实、扎实和坚实的。从新闻内容完善整合开始,再到博客时代,然后是微博时代,他们始终坚持不断延续和提升。至今,他仍然关心用户需求变化、技术产品趋势以及适时创新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为自己设定更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