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有一句谚语:“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这句话既能被看作是赞美,也可能是批评。尤其是在人们用它来评价新浪CEO曹国伟时,这个含糊其辞的表述更显得意味深长。

这个在新浪工作了十二年,一手缔造起“中国第一门户网站”的上海男人,很爱破旧立新。从最初不遗余力掌握控股权,到几次轰动全国的收购案,再到执着地推进博客、微博,曹国伟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2011年,新浪市值接近500亿美元,而各种争议也纷至沓来:“新浪微博内容缺乏监管”、“新浪成为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管理层卖出公司股票套现谋利”……面对这些争议,近年来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的曹国伟破天荒地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坐在了一起,一一澄清。

12年做了三件事

时至今日,对于曹国伟前46年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语:1965年11月10日出生于上海,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系、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财会系,并曾先后供职于上海电视台和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中国互联网的大人物曾经是一个留着长发、穿衣不着调、不断旷课的“叛逆分子”。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是曹国伟的大学辅导员,在他眼中,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自信但不张扬;善于适应环境,灵活变通。在同龄人中,他很优秀,有强大的自理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兴起之际,有“中国IT之父”美誉的四通集团老总段永基决定让他最得意门生王志东把自己刚刚收购来的华渊网改成一家可以和搜狐抗衡的门户网站。这时候,就有了现在我们熟知的大名——新浪。在美国的一家仓库里成立此团队,此时正好有位打算离开普华永道的人物——曹国威。他给首席运营官茅道临打电话说:“我想换个工作,现在硅谷有两家大企业找我,你说我该去哪?”茅道临斩钉截铁地说:“你来新浪吧!”考虑了两天后,随即踏入了那间仓库,从财务副总裁一直干到首席执行官。

经过12年的努力,不仅创造出了辉煌成绩,还留下了一些不可磨灭的事迹:

第一,是统一股权。当初,由于是大规模引入美国投行资本,使股东之间利益纠结连创始人王志东都因内斗被驱逐。而进入21世纪,以曹为首的一线管理层通过增发股本等形式,最终实现控股权,使真正成为了“我们自己的公司”。当时,他给员工写了一封信说,“从此,我们就是创业者”。

第二,是持续增收。当他还是财务官的时候,最爱并购。他通过收购短信服务商广州讯龙、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深圳网兴,让收入暴增。此外,他还撤换广告部门大部分员工组成了自己的团队,并且迅速赶超了搜狐。2008年的北京奥运期间,他们广告增加到了66%。

第三,是创造新的产品。在很多人看来,其中最珍贵的是两个作品:博客和微博。一开始推出的博客,在国内同行评价他的疯狂,但实际上却获得巨大的成功直至今天,每天访问量超过350万次而无暇断绝。此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如何将社交媒体视为未来,即放言要将中国引入“微博时代”,如今每天发送量已超过2500万条消息。

当然,无论成绩多么辉煌,都伴随着各种负面的新闻,如未经筛选传递社会话题,以及推进改革初见成效之后突然大跌等问题。不过,在这些挑战中,他仍然坚持认为创新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而对于政府监管的问题来说,无论如何,都欢迎政府监管,因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但同时,也明确指出他们希望提供一个开放平台,同时也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经验,让这个平台更加健康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