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一个商人总是在对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这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企业更多的借鉴意义。比如我们熟悉的万科和他的创始人王石。

一家靠倒腾玉米起家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靠什么完成了连续十余年稳健的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自身?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对于取舍二字,用万科的经历做了详尽的注释。

超过25%’s利润不做

每一个卓越的大师,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如果说为了200%’s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王石显然不属于此类人,他显得那样的保守。

“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你什么都赚钱,这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他们取得成功就是他们选定方向后坚持到底的一个结果。”

事实正如此,一些名人的故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杰克·韦尔奇领导通用电气时期,他通过出售71项业务和生产线,以及进行118次交易,使GE具有了“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业务,从而确保其不会落伍十年后。

同样,在王石看来,万科稳健发展,也得益于取舍之道。在他看来,只有放下才能坚持。他记忆犹新的人生中的三次放下:

1983年的第一次放下,是当时33岁刚从政府机关工作出来想要改变命运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北京前往深圳开始新的生活,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深圳现代科学技术仪器展销中心。

1988年的第二次放下,是股份制改革之后他决定将自己手中的个人股份全部转让出去,这表明他并不追求个人财富,而是一心想把企业打造成一个真正具有公众参与能力和市场规律遵循的地位。

1993年的第三次放下,是当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并且房地产市场极端不好时,他坚决决定只专注于房地产项目,不再涉足其他可能带来巨大利润项目。这需要极大的魄力,但也是推动万科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