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巨轮中,王石:打造千亿万科背后的取舍之道 —— 伟人简短故事。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这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企业更多的借鉴意义,比如我们熟悉的万科和他的创始人王石。
一家靠倒腾玉米起家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靠什么完成了连续十余年稳健的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自身?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对于取舍二字,用万科的经历做了详尽的注释。
超过25%的利润不做
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如果说为了200% 的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王石显然不属于此类人,他显得那样的保守。
“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他们成功就是他取舍结果。” 王石语言中既有思考,也很有感情。
事实确实如此,让GE这样成熟的大公司像新兴小公司那样蓬勃发展?在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的时候,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几年后,韦尔奇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
战略取舍催生了韦尔奇“数一数二”战略,这种策略也令通用具有“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业务,即使10年后都不会落伍。不过人们也许会问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好商业机会?
同样,在王石看来 万科稳健发展,也得益于 取舍之道。“曾经做过进口录像机生意,当时利润达到200%-300%,这种超额利润使得许多公司都挤进这个行当,但供过于求,将导致利润急转直下。我对1984-1992年的贸易做过统计,每个月赚钱或亏损情况,我发现红字多于黑字。这说明市场很公平。”
此后 王石提出超过25% 利润不做。在那个能屯地增长利润年代里 万科坚持快速开发,同时在1998 年开始减法过程退出了一些赚钱行业,现在被房地产界广泛提及到的减法过程早已开始7 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