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在中国伟人英雄事迹中探索千亿万科成长背后的取舍之道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一个商人总是在对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
这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企业更多的借鉴意义。比如我们熟悉的万科和他的创始人王石。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自身?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对于取舍二字,用万科的经历做了详尽的注释。
超过25%的利润不做
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如果说为了200%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王石显然不属于此类人,他显得那样的保守。
“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什么都赚钱,这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公司,他的是他取舍结果。”王石语言中既有思考,也很有感情。
事实确实如此,比如GE这样的成熟的大公司如何使自己像新兴小公司那样蓬勃发展?在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时,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几年后,韦尔奇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这也就是战略取舍催生了韦尔奇“数一数二”的战略,而这种策略也令通用具有“在世界范围内独一独二”状态,即使十年后也不落伍。
虽然人们会问GE坚持“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好商业机会?GE在诸多商业中的取舍近乎直觉悟性还是审慎理性的抉择?
同样,在王石看来,万科稳健发展同样得益于这个道理。“曾经做过进口录像机生意,当时利润达到200%~300%,超额利润使得许多公司挤进这个行当,但供过于求,使利润急转直下。我统计1984~1992年的贸易情况,最终红字多过黑字。这说明市场很公平。”
此后,“我提出超过25%利润不做。在那个屯地就能增长利润年代,我坚持快速开发,让我们躲避危机,同时开始减法过程,从而今天被房地产界广泛提及。”
能有所放下才能有所坚持。在王石看来,每个人生的三次放下都是他记忆犹新的瞬间:
“1983年,我第一次放下。那一年,我33岁,当兵、工农体验政府工作三年,有阅历,有信心。那时我的野心促使我离开过去准备全新的事业。”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人生的第二次放下发生:“1988年,在推动完成股份制改革后,我放弃自己的个人股份!”
最终,在1993年的5月28日,“只做房地产,不做其他项目真是狠心决定!可以说,这是我面对第三次的人生中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