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在社会的舞台上,打造万科成为千亿巨头背后的取舍之道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一个商人总是在对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

这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企业更多的借鉴意义。比如我们熟悉的万科和他的创始人王石。一家靠倒腾玉米起家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靠什么完成了连续十余年稳健的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自身?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对于取舍二字,用万科的经历做了详尽的注释。

超过25%利润不做

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如果说为了200%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王石显然不属于此类人,他显得那样的保守。

“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这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他们成功就是他取舍结果。”王石语言中既有思考,也很有感情。

事实确如此,如同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时期,那些战略性的剥离和合并,为GE带来了快速增长。在面临众多商业机会时,他们通过“数一数二”的策略,将那些将来可能落伍或无法保持领先地位的事业出售,以实现长远目标。这一切都源自他们坚定的战略决策和对未来市场趋势判断能力。

同样,在王石看来,万科稳健发展也得益于这样的思维。他提出了“超过25%利润不做”,即便在那个时代可以轻易赚钱的情况下,也坚持快速开发,这种决策帮助万科躲避了许多危机,并且在1998年开始实施减法战略,即退出一些盈利项目,从而为后来的房地产领域内减法提供了早期尝试。

三次放下

从人的角度看,对于能否有所成就,是决定一切因素之一。在这些艰难抉择中,最终选定方向的人往往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对于王石来说,无论是在个人还是职业上的转变,每一次放下都是开启新篇章的一步棋。

1983年的深圳站立

33岁时离开兵役工作到政府机关,然后投身深圳现代科技仪器展销中心。

1988年的股份制改革

放弃个人股份,让更多公众参与企业建设。

1993年的专攻房地产

在国家宏观调控严格的情况下,将所有资源集中用于房地产领域,使其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次转折点。

每一次放下的背后,是深刻的人生体悟和明智的人生抉择,它们成为了构建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撑与精神力量。在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以及坚持正确方向才能走向辉煌。而这正是由王石亲手书写的一个传奇故事——如何通过无数个微小且重大决策塑造出一个跨越千亿级别的大型企业——华侨城集团(广发基金www.gf.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