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他的爷爷是一位做火腿的大师傅,而爸爸的兄弟姊妹都没有读过书。由于爷爷的良心发现,也由于爸爸的执着要求,爸爸才读了书。任母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是受丈夫影响,通过自修,当上了中学教员。

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在知识分子的家庭中成长,他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可谓“贫贱不能移”。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任父母仍然坚持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让孩子读书。

19岁时,任正非带着父母的重望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化大”开始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任正六回到老家看望父母,父亲让他快回学校去。临走,父亲叮嘱:“记住知识就是力量,不要随大流。”

回到学校后,因为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这些老师经常给他一些油印的书看。他另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并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他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

33岁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对知识和技术有多项发明创造,被选为军方代表,在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这段经历体现出了他上进好学,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是国家空白填补者。

1992年,他投入C&C08机研发,即便是在房地产热和股票热当下也不为所动,更不用说泡沫。他内心更多的是对知识、技术和真才实学尊重。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和讨论中产生了一个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概念--知本主义,即依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资本积累起来。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以个人财产5亿美元居首百。而2003年荣膺网民评选“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其个人财产位居全球第三名11亿美元。此外,他还是《时代周刊》全球“建设者与巨子”100名排行榜上的成员之一,其企业华为正在成为电信行业中的主要竞争者,并且在国际化与自主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离开商人的唯利是图这一“一般”,要敢想敢做,要勇于走向孤独。不流俗、不平庸,要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一种方式。他禁不住这种方式。一手创办的事业现在已成为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国际著名企业一样成为众多名牌大学学生择业首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