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我们曾经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攸关的挑战

文/清如

【人物名片】柳传志,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作为“IT教父”,他带领联想从一间小传达室起家,成长为电脑销量稳居国内之首的巨头。然而,这一切背后,是他坚持不懈克服过无数次生死边缘的考验。

一、艰难创业

1984年,是中国商业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业时间窗口。这一年,王石创立万科,而40岁的柳传志在经济困难中选择了自我革新。他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生活,与全家挤入12平米的小房子里,以蹬三轮车卖货和争取报表维持生计。

面对国家控制电脑进口额度和关税政策,他积极争抢进口批文,以继续发展电脑代理业务,同时坚守法律手续完备。经过艰难代理时期,1990年,他推出了联想品牌电脑,开启了新的征程。

二、鏖战戴尔

2000年,戴尔以直销模式打入中国市场,使得联想遭遇劲敌。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场无法逆转的事态。但是柳传志并未轻言认输。他审时度势,并制定了“两条线作战”的策略,一边准备与IBM并购,一边集中火力对抗戴尔。在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后,他将联想原本的分销模式改成“双模式”,既做大客户,也做商业客户。

通过内部文化改革,上下各方面紧密配合,不仅解决了利益冲突,还规范了内部决策过程。在三年内鏖战结束后,2004年,由于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被公认为是科技界的一次重大变动。此后,他退居幕后,但在公司遇到巨大困难时仍然出山指点迷津。

三、东山再起

2008年,由于企业内部矛盾加剧以及金融危机影响,全年度亏损2.26亿美元,使得公司濒临破产危机。当时刻,无论是外界还是员工,都失去了信心。但在这最低谷时刻,柳传志重新担任董事局主席,将重建外界对联think信心作为首要任务之一。他向欧洲观众展示了一种人性化的人员管理制度,用人以人为本,没有天花板;福利方面办养猪厂、72个房客,为员工提供饮食和住宿保障。

通过这些改革,当年的最后一年即实现扭亏为盈。而两年之后,在他的努力下,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生产商。此后的功成身退,再次交回杨元庆手中,“在这三十余年的奋斗中,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这里面有大量痛苦;当然,在这三十余年的奋斗中,我们更充满拼命咬牙坚持,最终突破九死一生的愉悦……”

来源:南财专访 柳传志 柳传志:IT老兵不死,只是在逐渐凋零 柳传志:我不能被捧得这么高 柳伝智:谁在心疼这个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