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兴趣驱动成功,创新不限于技术,党的伟大人物事迹简短。从多年前的“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到如今的创新工场,李开复正通过不同的平台、凭借其导师气质影响着很多青年人。随着创新工场的创立,李开复通过这一新的平台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导师”价值,并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于创业的感想。
李开复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模式创新、细节创新、品牌创新和跨领域结合。对于成功和兴趣的关系,他表示,兴趣可以最大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来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和正面态度,并最终带来成功。
以下为李开复微博语录整理:
见到“IPO不审行不行?”讨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
去年谈读博士对创新的影响:系主任鼓励我深耕细分领域。
一个创业者请我给他五句话:判断未来趋势。
今天与传统中小企业家谈创新:不是只有技术,还有模式、细节等方面。
创新工场成立时曾数次拜访Y-Combinator,但不同之处在于提供较大的资金。
关于毕业生高科技创业,我建议不要主导创业,只能参加创业公司。
互联网公司绝对不能忽视后台可扩张性,因为如果产品火了但是无法负荷,那就是失望流失的问题。
在瑞士与超级富豪谈中国风险投资:欧洲人开始相信中国概念,而亚洲人则早已投资考虑加码。
9 外国媒体问中国科技公司可能走向国际吗?我的回答很难,就像美国公司进中国碰到的问题一样,但是有三个案例值得关注,都可能得到成功:
10 给创业者的建议重视用户体验,不要过于复杂,以及其他一些具体建议。
11 给天使投资者的几点建议:
12 对于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能力,比点子更重要;
13 有耐心,不宜短期收益评估平台;
14 成功与兴趣直接相关,如果找你真的爱做的事情,你就能够得到200%效果;
15 对天使投资的一些错误认知,以及帮助作为一名天使所提供价值;
16 与天使们在深圳海上交流,有助于帮助创业者并享受自由生活,同时离开原岗位需要勇气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