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缺少一份快乐的工作
文/周国平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份能够让你快乐的工作,不是说你找不到,而是你根本就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这才是最可悲的。
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年轻人工作得不快乐,他们生活中也会有快乐,但这些快乐和他们的工作是分开的。那么,工作和快乐是什么关系呢?工作本身并不一定能带来快感,而通过它我们可以挣钱,然后用这个钱在业余时间去买到那些让我们感到高兴的事情,这基本上就是它们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我觉得这是一种不正常、违背人性的状态。
从人的本质来说,人们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其精神能力的发展和实现应该成为其最大幸福源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在成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中的极大幸福。而不是仅仅是在娱乐时感到欢愉。事实上,大多数优秀的人士都证明了这一点:艺术家们创作时所体验到的满足感、各行各业卓越者在他们热爱之事上的喜悦——这些都来自于他们在专业领域内获得的情感满足。在这种情境下享受幸福并非少数人的特权,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蕴藏着追求卓越的心力,都应当拥抱这种幸福。
例如,我选择了写作作为我的职业,但如果我把写作只当作谋生的手段,从中寻找不到任何喜悦,那么我与其他打工者将无异。我认为每个人应拥有这样一件事情,它使他们感到激动,是因为对此事充满热情,即便是在执行这一活动时,也能找到自我实现之路。这也是建立幸福感的一个关键要素。
有些青年向来抱怨,他们被迫为了生计而接受目前这份职业,并因此失去了对其职业生活的喜悦。但我认为,这样的态度其实并不可悲,最可悲的是,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发现或追求那份真正能够给予我们欢愉与成就感的事业,因为我们往往缺乏探索自己内心真实兴趣和理想的地方去寻找答案。最后,当面临选择时,大多数人倾向于选取薪酬较高且稳定的职位,即使如此,也仍然主要出于生计而非对某项任务或行业的情怀所驱动。
前几年,有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查,针对青年群体就业意愿进行分析,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显示,大部分青年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竟然是薪资水平,与收入直接挂钩。这反映出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偏重物质利益,更注重外部成果,却忽略了内心深处对于意义、兴趣与才能发挥自如所需寻求的事物。这种情况并未改变,而我们的教育体系又似乎更侧重考核成绩而非培养个性,让很多人才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想”岗位,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呈现一种单调乏味、一致性强却缺乏独特性的状态。
为什么这么多人失去了追逐自己的真爱,以及失去了为之奋斗直至成功但同时也获得了巨大满足力的机会?这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念出了问题。不求卓越,只求成功,而且衡量成功标准只是外界认可,没有关联到个人内心世界的话语,就难免陷入这样的困境:即便取得一些小小胜利,那些微薄收获只能带来短暂欢愉,而不能触及灵魂深处那种超乎世俗眼光所理解的大型成就带来的那种纯粹、高尚以及持久地持续不断的心灵上的回响和提升。此类经历虽然确保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安全,但很难称为真正令人满意或者富有意义的一条道路。而只要依旧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下去,无疑将永远迷失在平庸无奇的小圈子里,对待未来充满期待却始终不得不承认现状——既无法达到成功,又不能享受到相应的心理慰藉。在这种情况下,“失败”几乎成了常态,因为你的努力总被看作是不够好的表现;然而,你又不能摆脱努力,所以你的整个“存在”仿佛被束缚于绝望之中。你知道吗?这是怎样一种痛苦啊?
所以,请不要放弃寻找那些能够让你跳跃起来、激励你的东西!别忘记,每个人的生命值得更好地展现出来,用行动去支配命运,用勇气去挑战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