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人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却不愿意离婚,为什么女人这么傻被家暴了还不愿意离开这个男人呢?其实女人无法离开家暴困境是有原因的,总结一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沉没成本谬误。

即为了避免失去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继续被套牢。施虐者与受害者之间,关系非一朝一夕建立,他们相处多年,受害方对施暴方依然有感情,并觉得就这样离开非常不甘心。于是继续沉没。

二、经济不能独立。

钱是让人自由的最有力的手段,有钱,就不用委屈求全。但如果没有钱,无法保障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受害者就寸步难行,只有继续挣扎于噩梦中。

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她一无所依,长期处于高压之中,已筋疲力尽,不知道如何做出任何决定,对那个给予她痛苦的男人产生了依赖。

四、没有求助渠道和对象。

执法机构不受理,或认为床头吵架床尾和,没有提供照顾和援助的地方。当事人可能会感到绝望,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或机构来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五、自我封闭。

自觉羞耻,与亲朋好友逐渐疏远,没有社交圈。社会大众似乎对她们充满偏见,他们认为这些女性本身存在问题,没有魅力,不懂得处理男女关系,因此家庭失败也成了一种常态。

六、压力。

社会由男权主导,无论情况如何,都倾向于支持男性。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被打击女性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因为她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而又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受到批评甚至责备。

七、贪恋施暴后的柔情与爱意。

许多受害者将那些在痛苦之后得到补偿时刻视为最幸福时光,这种感知往往使得她们难以放弃那些恶劣的情感纽带,即使这意味着持续不断地忍耐折磨和恐惧。

八、坚贞感与牺牲感。

从经历痛苦中发展出一种难以启齿但强烈的情感——奉献精神,以及守节精神,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牺牲心理可能导致她们宁愿忍耐家暴也不愿抛弃夫妻关系,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机制,它源自传统文化中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即便面临极端艰辛,也要忠贞守节,以此作为个人品质的一部分表现出来。

九、一旦贸然离开更危险的情况可能发生:

如果想要安全地逃离必须计划周全,如资金来源、新居安排以及必要时法律援助等。如果缺乏这些准备,那么即便勇敢地决定走出那场灾难性的人生,她们仍然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地追踪甚至杀戮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女性犹豫再三,不敢轻易行动起来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她们意识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正安全地逃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