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华为的副总裁,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年薪过亿,但现在,我选择离开,这封辞职信将成为我的一份遗产,也许能激励那些渴望成功的人。从一个普通员工到千万富翁,再到百度的新征程,我在华为十年的经历,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缩影,也是对华为运作过程和个人职业规划的一次回顾。

近日,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推荐这封辞职信给全行青年员工学习。我希望它能够启发你们。

《华为离职副总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

文/徐家骏

尊敬的任正非:

转眼间,在华为工作十年了,这个时期见证了公司从小有声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我也成长并学到了很多。

现在,我决定离开华为,为新的挑战做准备。尽管风险巨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就没有不可能的事情。但在开始之前,我想回顾过去十年的经历和教训,以便未来能更好地规划自己。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后写下文章或书籍,对公司进行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高层领导逐个点评。我觉得除了娱乐价值外,没有什么实际益处。公司照样发展,而背后的努力、贡献、牺牲等内在逻辑,又岂是外人说得清楚?

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努力了什么?贡献了什么?最兴奋的是哪些事情?最受益的是哪些经验?

通过自我总结,将来希望自己能更加有计划性,更清晰一些。

深入思考后,我觉得以下几点是我深刻体会到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

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中的话,不仅适用于生活,也适用于工作。在华为实践中越发感受到这简单几句道理深刻,从小事做起不是满足于只做小事,就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小损失,是关键时候放弃勇气。

二、高心胸,大舞台

我们的成功来自敢想敢做,就像第一次接到问题单根本不懂但敢去试解的问题一样;就像我们虽然没人没技术没积累,但还敢推行SPES,即使CISCO都在做,我们也敢同他们竞争,不盲目崇拜权威也不畏惧权威,还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并不只是盲目的胆大,更意味着积极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各种新鲜事物。

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这是IT人的要求,最贴切不过了。真正的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无论何种东西,都拿过来学吧!如今有位技术大牛谭博,他本质上并非天生的专家,他通过不断学习成为超级专家的。他每天早上醒来,上班前先看半小时书,一直积累下来,现在系统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已无人可及。但学习绝非只读书,其实更重要的是从实际工作中学,使周边知识丰富起来,比如我的研究生毕业前的电子电路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几句话至今铭记,并且经过十年的实践证明,那简短的话语非常深刻。”

四、大胆实践,大胆犯错,大胆反思

许多事情知易行难,关键是要行动尤其管理类理论方法观念空谈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把它实际操作出来不断改进即使人人皆知的事也很难搞定。如果没有实践中的反复演练和反思,即使人人皆知的事也很难搞定。

五,有方法套路,对问题系统思考,对解决方案设计战略性

在前几年的工作中,由于取得了一点成功开始夜郎自大之后,请来了西方企业化重金请来的顾问,一开始对有些顾问真有点冷淡。不过随着时间之长规模越加庞大IT复杂性增加的情况下逐渐理解了很多西方企业化重金请来的专家的专业技巧,从而形成了一套方法与套路,并培训讨论部门骨干对于一个复杂环境下的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就事论事需要系统性的方法与战略性的眼光爱恩斯坦说过: “We can‘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

六独立思考,不跟风

组织扩张人员增多混日子容易陷入随波逐流状态,看不到问题危险。一批雪崩受害者几乎都是群体而不是单个人因为单个人会特别警觉。而群体则容易产生虚幻安全感和跟风判断因此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尤重要。

七少抱怨少空谈多干活少空谈多干活改变我们不满现状改变我们自身实际上也有很多值得抱怨的事情也是我们自己造成比如社会常见高级干部退下来抱怨社会变迁快节奏变化太快如果好好探究原因可能就是权力所赐春风得意视死作为轻视当初相似的事件发生时就该提醒自己不要掉以轻心

这样一种精神方式,让我认识到了,要面对困境,要解决问题,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这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它将伴随着你走向未来的每一步。当你站在新的旅程上,当你面临新的挑战时,请记住,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勇往直前,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实现你的梦想。你可以选择继续沿着既有的道路前进,或许还有其他路径等待你去发现。我祝愿你们所有人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用您的青春去描绘属于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