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义:信义玻璃的创始人之谜,曹德旺的潜在挑战者!年收入147亿背后,是一块普通的玻璃?
文/清如
【人物探秘】李贤义,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这位福建企业家的名字虽然不及曹德旺那么响亮,但他所创立的信义玻璃同样在全球享有盛名,甚至被认为是“世界第三”。15岁便辍学的他,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建立起这个市值百亿的“玻璃帝国”的呢?
一、从拖拉机到玻璃王国
李贤义生于福建泉州,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早早地辍学打工。15岁时,他开始以拖拉机为生,随后自己开设了福建泉州市子英车队,从事货物运输。
1982年,他来到香港,在汽车零配件行业闯荡,最终积累了一笔资金。他意识到了改革开放给予中国发展的大机会,并选择深圳作为他的新天地。这里租金低廉且政策支持力度大,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他注意到当时国内汽车玻璃主要依赖进口,而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决定转型生产汽车glassware。经过两年的筹备,1988年,信義集團誕生。但初期条件艰苦,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二、技术与销售之路
刚开始时,由于技术和销售方面的问题,让他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他采取了多种策略。他购买了先进设备,并派员去国外学习,以此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此外,还通过广纳人才并进行专业培训来提高团队能力。
2005年,他们研发出了自主设计和制造第一台全自动化生产线,这使得公司能更快地扩张业务。而在销售方面,他也付出极大的努力,不断拓宽市场范围,并确保质量和服务上的竞争优势。
三、逆风中的胜利
然而,就在公司发展正处于高潮的时候,一场巨大的挑战出现了——美国商务部对中国14家汽车glassware厂商提起反倾销诉讼,其中包括信義集團。这场法律斗争对公司来说是一个考验,但李贤义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勇敢面对,将所有数据报表以及调查问卷都仔细准备好,最终获得胜诉。
之后,又一次加拿大反倾销立案调查通知来了,这次他们再次证明了自身强大的实力,在次年8月顺利赢得这场官司,使得其声誉得到进一步提升。尽管面临澳大利亚当地企业多次控告,但每一次都以胜利告终,使其成为一个传奇性的人物。
根据2017年的财务报告显示,那一年信義集團营业额达到了147.28亿港元,从寒门子弟到百亿富翁,从小规模工厂到全球第三大“glassware”巨头,李贤义的事迹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