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5日,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内。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和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Mark Grier宣布,双方合资的寿险公司已经正式得到中国保监会的批准。这标志着中国唯一的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浮出水面。

有记者问郭广昌,“你预计成立这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会对复星集团有多大的利润贡献?” 他回答,“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它不但不会有利润,我们还要因为它,从复星的利润里减掉一块。” 那么复星拐进寿险领域雄心何在?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一顿早餐结下的生意

故事开端在2009年的三季度。在美国路演的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得到了“中间人”的一次传话。找他的人出乎意料,是保险业的巨头,历史可以追溯到135年前的保德信金融集团。

保德信旗下管理资产达8830亿美元,接近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董事长Mark Grier通过共同的朋友邀请梁信军共进早餐。他提出希望和复星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梁信军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喜悦,而是直接就把自己的疑惑给端了出来:“当时我的心态感觉这是不应该做的,我问Mark,中国有这么多合资公司,都都是失败的一次尝试,为何我们要做尝试呢?”

梁信军描述的是一个“苦情”的行业现状。一开始,他对此抱持怀疑态度。但经过Mark和其副总裁解释后,他改变了想法。“感觉到自己被说服了。”

这个合作看上去完美,但也有特别之处,为什麼保德信不选择一個專業的事業合作而要選擇多元化投資集團復星呢? Mark對《中國周刊》記者說:“我們相信複色能提供很好的財務服務,而且他們非常希望與我們合作做壽險這塊。此外,由於雙方高層間存在良好的互動,我們之間也產生了一種‘化學反應’。”

同樣,对于複色而言,也經過了大量調研。不論是鋼鐵或礦產,每進入一個行業,都會提前跟蹤幾年。梁信軍的小組特地拜訪過保德信在其他國家的地合資公司。

兩個方面都認為,這是一次大膽且富有戰略性的步伐——複色通過與外資合作直接開啟新的行業界限,而不是單純地作為財務投資者,是全力以赴拓展一個新的領域。

早期金融夢

中國insurance市場已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但目前總體insurance深度和密度均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根據行業惯例及中國市場現狀,郭廣昌坦言,在未來好幾年內,這家合資企業將無法盈利,即使可能分走他們一些原本應該歸屬於自己的收益,他們看好的是未來機會。

復色創立於1992年,其投資組合涉及醫藥健康、房地產、鋼鐵、礦業、零售、服務業等領域,並曾先後在金融服務領域進行探索。從去年開始,不再稱自己為「多元化企業」,改稱為「投資集團」。郭廣昌數次聲稱,只注重那些能夠獲益於中國經濟成長動力的行業,即對那些能夠讓其價值增加並獲得回報的地方進行投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當時公佈,要收縮在金融領域的大量投入,并且出售興業銀行持有的股權。不过,这种决定最终没有实施,而是转变为继续投资并扩大财务板块业务。这表明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復色仍然坚定地致力于实现其战略目标,即成为一个能够参与并受益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这种背景下,与世界知名企业如巴菲特价值投资进行类似的思考显得尤为紧迫,因为它们专注于寻求真正具有增长潜力的机会,并愿意承担相应风险,以便获得更高回报。而对于復色的未来来说,这样的决策无疑将对其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它既需要考虑自身实力的变化,又必须顺应不断变化的情境以及宏观政策环境。如果成功,那么這將是一個轉變點,一個標誌著復色的新篇章,以及它如何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商业实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到随着政策环境逐渐放宽,对民营企业参股银行机构的问题,本身也是慢慢放松的情况出现,比如关于保险产品创新设计问题等。而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积极的心理准备与策略部署?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一点,因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声音,用来讲述这些令人振奋的小故事,让我们的灵魂飞翔,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