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传奇:刘永好的第一桶金之路
58岁的刘永好,在1982年与四兄弟一同踏上了养殖业的道路,创下了鹌鹑养殖的第一桶金。经过20多年的奋斗和磨练,他深刻理解到拥有财富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拥有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他坚信,即便所有财富都消失了,也能够从头再来。
今天的创业者应具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学会将宏伟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事项。一个个小困难逐步克服,比面对众多挑战要更有力量。
出生在四川新津的一个贫苦家庭,20岁之前几乎未穿过新鞋,刘永好的最大愿望是拥有一双新鞋和自行车。在他看来,最理想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工厂成为工人,这样自己就能衣食无忧了。
结束五年的知青生活后,刘永好进入学校学习并留校担任教师。此时,他的大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至成都906厂计算机所;二哥、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赴县教育局工作;三哥,从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担任农技员。
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四兄弟开始寻求改变。1980年春节期间,大哥为了让儿子过上肉食日,就摆起了一家修理电视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内赚取300元,这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工资!
他们决定成立电子工厂,但最终因公社干预而失败。之后,他们讨论决定辞去职务转向个体经营,他们考虑投资音响但资金不足,只得典当家中物品筹集1,000块钱开始养鸡鹌鹑。当时,每挣得一分钱,都会看着鹌鹑蛋落地而感到满足。而一次因为狗追赶导致200只蛋碎裂的情形,让他感受到了损失与遗憾。
由于意识到不能再扩大 鹌鹑业务,他们转向猪饲料市场。在1997年,他们宣布和平分家,每位兄弟各自建立自己的集团——希望集团。这段经历铸就了刘氏家族企业帝国的一部分,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