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如同一杯温酒,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人说我一直很顺利,我只能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他们的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这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文化行业,这和IT、商业、金融和工业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一定会回来的。结婚的时候我就跟吴征说,你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但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说,我跟你回去。那时候媒体报道用了“毅然决然”这4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适。他好像放弃了什么,可是我并不需要放弃什么。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我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她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对我有极大震撼的人物。在采访她过程中,她让我深刻理解到作为记者,我们不仅要记录历史,还要记录时代。这也是当初为什么选择国际经济专业,而非传统文史专业的一个原因,因为那时对于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预见性更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计划逐渐展开。一步一步地走向梦想之路,就像是种下了一颗种子,不断滋养它,让它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花朵一样。阳光卫视便是我种下的第一颗种子,它虽然未能在市场上取得预期效果,却为后来的播种铺平了道路,为那些追求文化与商业并重的人指明方向。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一场又一场风浪打击着我的信念。但即使如此,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站起来更坚强,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了成功更加珍贵。在这个阶段里,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智面对困境,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前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在吴征的一再鼓励下,以及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后,我决定退出阳光卫视。这是一次巨大的转变,也是成长的一课。不管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是宝贵财富,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必经之途。而今后,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或挑战,只要保持原有的热情和决心,便能继续前行,以一种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带来的机遇与变化。